(资料图)
顶端新闻记者 张玥颖
当代文学里的河南,是怎样的一种风味?
相约四月,“豫”见文学。为迎接4月15日将在郑州举办的2023当代文学论坛暨颁奖盛典,河南日报社顶端新闻特别推出《当代文学里的河南味儿》朗读融媒产品,让我们跨越数十年光阴,沿着当代文学的脉络,到经典作品的字里行间游走,倾听河南朗诵艺术家深情朗读,共赏著名作家笔下的河南风物,在慢阅读中一起寻味中原。
在厚土河南,人与食物从来都密切相关。无论你是否在迈着匆忙的脚步,无论经历了怎样的聚散和悲欢,食物总有安慰心灵的力量。味蕾总在提醒着我们,认清明天的去向,不忘昨日的来处。
在《当代文学里的河南味儿》视频之中,让我们跟随刘震云《一句顶一万句》里吴摩西和巧玲,一人点一碗羊肉烩面,“烩面有汤有水,吃到肚子里熨帖”;听一听刘庆邦在麦子之后种芝麻的感叹,“刚出锅的热馒头蘸芝麻盐最好吃!” 再配上邵丽书中那一碗胡辣汤、两根油条的心满意足,“要的就是这个痛快,几天不喝骨头痒”。还有乔叶笔下素日经常吃的杂面条,“一股浓香从锅底涌出,随即满屋都是油亮亮香喷喷”……咱大河南,就是这个味儿!
乡情民俗、凡人小事,大地草木,无非就是平淡且温馨。魏巍会写小嘎儿在高高的榆树上去捋榆叶,李佩甫念叨着平原上的树离开土地后就会变形,柳建伟在《北方城郭》中看到遍地的马齿苋,南丁抬头看到天空下的灰瓦,姚雪垠用文字抚摸过捶衣石板,宗璞回想着那充满乡土风味的话音……
所有向往河南之心,皆可从这里找到最好的入口,一切思乡、怀旧、想家的情绪,都能在这里得到最温暖妥帖的安放。这里没有复杂的剪辑、炫目的特效,只有河南风物本身的质感与回味。
还有河南的那些河湖与古迹,李準保存了过三门峡的黄河船夫记忆,历来在“鬼门峡”行船,必须照着“中流砥柱”大礁石直放;周大新记录了丹江口水库变迁,沿岸的百姓如何渐渐习惯烟波浩淼的大湖的存在;李洱一笔一画写着济水边的那个院子,将家乡风物融入虚构小说;还有张一弓写的开封龙亭,二月河描绘的邓州百花洲书院……东西南北中,上下五千年,文学豫军细致描绘着河南好山好水、好地好人家。
《当代文学里的河南味儿》特别邀请了河南省演讲与口才学会的朗诵艺术家于同云、肖洒、庆振南、姬丽君、徐同生、王瑛、郭枫、练书锋、刘洁、张绚、焦海娟、史丽娟、李玲娜、赵凯、张玉娜倾情参与,专业而又深情的朗读,与文字意象相得益彰。由于时长所限,本片未能完全涵盖当代文学中有关河南的代表作品和作家,欢迎读者评论留言补充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