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 首页 > 行情 > 正文

从银行员工到户外探险家,对话「中国登山第一人」张梁

来源:凤凰网   发表于: 2023-06-02 23:26:36  

文|谭力文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“您好,我是张梁。”一个皮肤黝黑,身材健硕,又带有一丝胡渣子的中年男人站在了笔者的面前,主动伸出右手致意。在简单的寒暄过后,张梁打开手上的饮料喝了一口,接着就开始了近一个小时的长谈。

“年轻”,是笔者见到张梁的第一印象。可这与“事实”并不相符。看起来“年轻”的张梁其实于1964年出生,今年已经59岁了。接近花甲之年仍然能够保持着如此出色的身体状态,这并非易事。

2020年,张梁出版了自己的传记《张梁 我在地球边缘》。因户外结缘多年的好友,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为张梁写了序。王石表示,在自己认识的众多探险家、登山家当中,张梁是一位20多年来从未停下脚步,用探险的方式来探寻自己人生意义的奇人。

从这两点就能够看出张梁本人对于“坚持”的执念。坚持,贯穿了张梁20年的登山生涯,也正是坚持,最终帮助张梁攀上世界之巅。

张梁是谁?完成“14+7+2”的中国第一人

张梁这个名字对于体育圈的读者来说,也许会有些许陌生感,但在中国乃至全球的登山探险界来说,这个名字却是“大神”一般的存在。以“张梁 登山”为关键词在网络上搜索,映入眼帘的就是“14+7+2”这几个数字。

何谓“14+7+2”?“14”指的是登顶全世界所有14座8000米以上山峰,“7”指的是登顶七大洲最高峰,“2”代表以探险方式徒步滑雪抵达南北极点,这是人类登山探险的终极梦想。在张梁之前,仅有韩国人朴英硕达成过此壮举。

张梁对体育大生意表示,自己刚开始接触户外的时候并没有“14+7+2”这个概念,没有明确的目标要去挑战14座高峰、7大洲和南北极。2009年9月,张梁和王石结伴在尼泊尔登顶了海拔8163米的玛纳斯鲁峰。王石向张梁“介绍”了这个概念,王石问张梁,“有没有想过完成全球所有14座8000米级雪山的登顶?”

张梁没太多思考,心里就决定尝试。在有了“14+7+2”这个概念以后,张梁反而发现已经成功登顶4座8000米的高峰了。“我身边有不少人登了一次高峰之后,因为各种原因就放弃了。但我反而是越登越有感觉,自己觉得还能继续坚持,”张梁向体育大生意说道,“所以我就从09年之后每年最少一座8000米高峰,一座两座三座一路登。”

2018年6月7日,张梁在北美洲最高峰迪纳利峰成功登顶,完成了“14+7+2”的最后一块拼图。当回想起登顶后的感受,张梁直言自己心中并没有太多的波澜。“只是在冲顶之前准备了一些话语想录下来,自己是一个有心理预期的,但是心里并没有特别激动。”

在体育大生意看来,一方面这与张梁丰富的登山经历有关。迪纳利峰的海拔“仅”为6194米,在这之前张梁已经登顶过全球14座海拔超过8000米的高峰,所以这对于张梁来说并不是特别大的挑战。

另一方面,这或许与张梁的个人性格有关。也许在不少人看来,张梁这是在“凡尔赛”。但在许多人看来,这是张梁对登山探险这件事情最纯粹的热爱,否则张梁也不会坚持这件事情20年之久。

“顺理成章”,是张梁对自己完成“14+7+2”的总结。热爱户外的张梁将不会停止脚步,他在继续登山旅途的同时也一直在领略海洋的奥秘。目前,张梁已经航海三跨大西洋、印度洋,穿越百慕大,航海里程数超过15000海里。从丈量世界的高度到探索世界的广度,张梁时刻准备着再度出发。

从银行到雪山

中国农业银行员工,是张梁身上的另一个标签。

在张梁登顶的照片中,也许会有人发现张梁登山服胸前经常会出现“中国农业银行”LOGO。1986年大学毕业后,张梁被分配到深圳农行工作,他不满足于循规蹈矩的工作生活,便开始在周末的闲暇时间寻找新的爱好。

张梁登顶乔戈里峰(俗称K2)

张梁从小就喜欢踢足球,因而有一定的体育基础。2000年左右,深圳户外运动蔚然成风。张梁接触到了万科集团旗下的《万科周刊》“游山玩水”的论坛栏目,这是张梁对户外的启蒙。

张梁回忆道,当时大家会讨论周末去深圳周边的山上徒步或露营,这对于当时只有朝九晚五和迎来送往这种生活状态的张梁来说,简直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。“到了户外是另一个世界,而且接触了很多不同行业的人,反而是打开了我的视野。”张梁表示。

在接触户外久了之后,张梁将目光放到了更远的雪山上。这背后的缘由是由于2000年轰动一时的玉珠峰山难。2000年青海玉珠峰发生了5人遇难的悲剧。这5名攀登者中有2名来自深圳,都是张梁在户外圈的好友。

在这事发生之前,张梁对于世界上的雪山一无所知,觉得这些布满白雪的高峰距离自己很遥远,根本就没有登山探险这个概念。当时的张梁觉得登深圳周边的山峰已经很酷了,周五背着大包出发,周六在山上接着周日下山,这样已经是他的周末常态了。在这次玉珠峰山难之后,让他对登山探险有了清晰的认识。

自此之后,雪山高峰的神秘感让张梁产生了向往的感觉,他想要去一探究竟。正当所有人都在打“退堂鼓”的时候,张梁却逆流而上,选择在2000年9月组队登上了玉珠峰。“很多人说出了这么大事,大家应该是退却的,我反而是更想去了解,更想去感受这个雪山的魅力到底在哪。这是当时我的一个出发点。”张梁向体育大生意介绍。

这次挑战玉珠峰,不仅是张梁第一次登山探险,更是他第一次去高原。当时还是登山探险小白的张梁,就连登山的装备都是借来或者租来的。“现在回想起来,这次玉珠峰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,当时主要的挑战就是高反和未知。当时自己冰爪和安全带都没有带,甚至连羽绒服都是租的。”正是有了这第一次,张梁对于登山就一发不可收拾。

在早期登山的过程中,张梁都是请年假或者事假来参与登山,尽量不耽误银行的工作。在后期,慢慢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积累了一些登山成绩后,农行反而成为了张梁的赞助商之一,支持他继续挑战高峰。而如大家所见,张梁一次又一次地在各地的高峰登顶,也直接让农行获得了不可估量的曝光度。双方的合作,成为了体育营销的又一经典案例。

放弃比登顶更难

在张梁多次的登山生涯中,不是每趟都能够顺利冲顶。冲顶还是放弃?这是张梁在雪山上经常会面临的抉择。他认为,有时候放弃比登顶更困难。在2000年至2018年期间,张梁登顶雪山25座,其中因为各种原因,有多次放弃冲顶。

下撤,意味着前期所做的工作变成了“无用功”。如果说登山探险是对攀登者体力和技术的考验,那么放弃冲顶则体现了攀登者的智慧与理性。

当被体育大生意问到,在这么多次登山经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次。张梁回答道,“能够在心理上产生冲击的当然是2003年的珠峰了,当时没有想象到后期产生这么大的影响,甚至改变了我的人生。”

将时针拨回到2003年5月,当时张梁参加由中国登山协会等单位主办的“纪念人类登顶珠穆朗玛峰50周年活动”,首次向珠峰发起冲击。张梁作为7个业余登山队员之一,以B组队员的身份参与了攀登。但就在攀登到8300米之际,张梁接到通知,有一名英国登山者哈罗德受伤摔断了左腿。

在珠峰这样的艰难的困难条件下,加上哈罗德没有向导和后勤,如果没人伸出援手,那么他就会被漫天白雪所覆灭。在即将成功登顶珠峰之际,张梁主动选择了放弃冲顶,转而参与救援哈罗德。随后,A组队员和B组队友王石先后成功登顶。在看着队友们成功登顶珠峰之后,张梁第一次感觉到距离“登顶成功”那么近,又那么远。

珠峰作为世界之巅,其象征意义自然不言而喻。自己在2003年第一次挑战8000米的高峰就即将成功,这个结果无疑会为张梁后期的攀登生涯带来更多的信心和动力,但最终张梁主动选择了放弃。

两年后,即2005年5月,张梁终于圆梦,完成了“迟来”的珠峰登顶。“珠峰应该是对我个人来说是有一个非常重大的意义,03和05年两次珠峰的经历,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,是改变我人生这样一个事件。”

登山费用暴涨十倍 珠峰“堵车”不意外

对于登山探险的准备流程,也许有不少读者是十分陌生的。需要指出的是,户外爱好者想要进行登山探险,这首先需要在登山当地的登山协会进行申请,其次需要选择专业的登山探险公司。

随着商业登山产业链日渐成熟,如今民间探险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。在张梁登山探险的早期,这些民间登山探险的公司并不多,可以算得上用“凤毛麟角”来形容。

张梁回想起2009年攀登位于尼泊尔的马纳斯卢峰时,选择了当地的探险公司。“那时候当地的探险公司非常的差,有些甚至是夫妻店就开始干,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,现在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探险公司,已经非常专业化了。”张梁向体育大生意介绍。

伴随民间探险公司变得专业化的同时,商业登山的费用也迎来了快速的上涨。张梁以珠峰为例,他在2003年从北坡攀登珠峰的时候每个队员交了5万元。如前文所言,这次是因为官方组织的活动,同时也有赞助商的参与,所以这5万的费用只是一个大概的参考。

不过据张梁了解,如今从北坡攀登珠峰的费用已经上涨至大概40-50万元每人,主要由专业的西藏圣山登山探险公司来经营。

张梁补充道,但在南坡的话费用则会相对低一点。一是因为南坡在尼泊尔侧,当地的探险公司数量多,导致竞争相对较大。二是因为尼泊尔当地对攀登珠峰的门槛相对较低,所以有不少人也会选择从南坡登。2020年曾有媒体报道,在尼泊尔登山每年能够为当地带来约3亿美元的收入。

尽管登山费用逐渐上涨,但依然阻挡不了逐梦者们想要站在世界之巅的决心。在4月底的时候,网上有视频显示凌晨2点珠峰攀登路线5500米昆布冰川发生“堵人”的情况,珠穆朗玛峰凌晨两点还在堵”的微博话题甚至还一度冲上了热搜榜首位。

对于“珠峰拥堵”这个话题,张梁则给出了自己的见解。他认为这首先就与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挑战珠峰有关。根据尼泊尔更新至2023年5月14日的数据显示,该国旅游部门在今年给来自尼泊尔、中国、美国、印度等65个国家的登山者累计发放了478份珠峰攀登许可证,创下历史新高。

其次是因为登珠峰存在“窗口期”。“实际上每年的珠峰‘塞车’现象一直存在,包括第二台阶和希拉里台阶等地方都有。因为珠峰不是说在四五月份一直可以持续冲顶的,只有那几天窗口期,所以大家集中在那个时间点冲顶,就必然会造成塞车。”张梁对体育大生意表示。

除了向登山协会申请和选择探险公司外,选择登山装备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。张梁在2023 DBF深圳户外展期间,看到了许多高科技和高水平的户外装备,他感叹到中国户外装备行业在这些年的发展速度。

张梁认为,如今国内像探路者和凯乐石等专业户外品牌的崛起,帮助降低了许多人参与登山探险的装备门槛。张梁回忆道,“2000年左右,当时国内的户外行业还没有兴起,主要还是以国外的品牌为主。我的高山靴徒步靴都要跑到香港去买,而且还非常昂贵,高山靴几千块甚至有些上万块。但是如今国内很多的户外品牌的产品,基本上已经达到了世界级的水平了。”如果户外爱好者真的有兴趣或者目标明确想要去尝试登山探险,张梁建议以7000米海拔为界去采购装备。

户外行业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

与登山探险相比,大家接触户外徒步的机会显然要更多。近两年,户外徒步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。

在今年“五一假期”期间,户外徒步相关产品在各大电商平台的销量迎来了爆发,登山杖和徒步背包等成为了热门单品。而在各大社交媒体,如微博、抖音和小红书等,关于户外徒步路线的分享帖子也受到了网友们的重点关注。(往期文章:徒步产品消费暴涨86%,“泛户外”文化开始破圈)

对于这股户外徒步热潮,张梁很高兴看到大家愿意走到户外,他认为这是人生体验的一个新起点。“在徒步的过程中,你能够感受到的不同的自然、人文和地貌环境,以及在这过程中付出的艰辛,最后获得提高体能、锻炼身体的生理反馈,而且在徒步的过程中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,既陶冶了情趣又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经历。”

无可否认的是,国内户外行业的发展在过去几年中吃到了疫情的红利。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弱,在下一阶段国内户外行业的发展会呈现怎样的态势?作为户外行业的资深人士,张梁认为户外行业是伴随经济发展而共生的领域。

与中国经济过去20年发展同步的是,国内户外行业也在中国经济实现腾飞的时候,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。“因为户外是跟整个经济环境有密切关系的领域,因此这么多年来才催生了这么多人走到户外。”在改革开放以前,户外爱好者跑到珠峰登山探险是不可想象的,但如今中国人成为了登珠峰的主力,恰好就是证明了这一点。

在2023 DBF深圳户外展期间,张梁见到了国内户外行业更多的新玩法和新内容,甚至有不少连张梁都还没有见过的户外装备。国内户外行业的发展,包括中国品牌的科技创新和完善的生产供应链等,都无疑得益于国内经济的腾飞。因此,张梁对于国内户外行业的发展前景抱有很大的憧憬,“户外不是单纯的户外,它具有很高的附加值,它还和健康、体育甚至产业相关。”

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高,中国户外行业也必将会乘这股风向,顺势而上。

注:本文所用图片来自受访者

关键词:

上一条:当前快报:ST恒久(002808):6月2日11时19分触及涨停板

下一条:最后一页